新闻浏览
“逢春必涨”规律被打破 漫长的黄金大熊市即将开始
来源-深圳商报 | 作者-深圳商报 | 发布时间-2013/4/8 16:49:49

    在中国蛇年的新春之际,国际黄金价格大跌,黄金连续三年“逢春必涨”的规律被打破了,持仓过年者损失更为惨重,如果做期货的话,跌幅约为20%。

    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3月5日止,对冲基金以及其他投资机构再度削减黄金期货的净多仓,合同环比数量下降了8%。

    显然,黄金这次的大牛市结束了。

    据路透社报道,近年来一直唱多黄金的高盛,去年12月底下调了其3个月、6个月和12个月的黄金目标价,并预计2013年的黄金周期会下跌;更让黄金投资者陷入恐惧的是,高盛的分析师进一步预测说,今后5年,黄金的长期价格将为1200美元一盎司(和我前年开始就提出的黄金合理价位一致)。

    这一预测,令做多黄金的投资者情何以堪?

    而且在过去两个月中,包括瑞士信贷、法国巴黎银行、兴业银行和花旗集团,也降低了对黄金上涨的前景。兴业银行的分析师称:“黄金价格的泡沫已充分具备了破灭的条件。”

    在过去的10年里,金价大幅飙升,从每盎司500美元,到逼近2000美元一盎司。如果在10年前的最低点投资黄金,在最高点1920美元抛掉,那么投资回报率超过280%,也难怪人们为之疯狂了。

    因为,过去5年美国金融危机尚未恢复,世界对以美元作为保值的货币失去了信心;而欧元区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,英镑、欧元也相继大跌;而中国政府采取的紧缩措施来调控地产市场,希望中国经济能够降温,这将减少对大宗商品的需求。

    再四下环顾,股市已经高处不胜寒,房市依然不稳定,其他资产也几乎都深陷泡沫之中,价格也将走低。看来看去,广大投资者的眼中似乎只剩下黄金这个最后堡垒,能确保财富的价值。

    为什么是黄金?黄金真能保值和抵御通胀吗?

    众所周知,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,货币采用银本位制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,对货币需求猛然增长,遂而更换为金本位制,也就是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(即货币含金量)。

    但因为金属货币毕竟有限,当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时,社会流通的货币减少,便阻碍了经济的发展。

    上个世纪美国大萧条,就是因为生产力大大超过黄金的总量形成产能过剩,使商品无法兑现。之后金本位制被废除,信用货币取代了黄金,黄金的货币属性逐渐变弱化,令黄金成为了贵金属,自有其合理的价位,与其他任何商品的价格一样,都由供求关系来决定。当一种商品的价格达到一定的高度,人们没有能力购买时,需求就会下降。黄金应该也不例外。

    但是千百年来,人们形成了“乱世藏金”的信仰,使黄金有异于其他商品,除了作为金饰品和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外,还逐渐演变成了既可低买高卖,又可逢高做空——华尔街最佳的投机炒作工具。

    有人会问何以见得?因为商品是用来消费和使用的,人们不会购买100个电视机放家里,除非电视机能低买高卖来盈利;而且商品不存在泡沫,只有当商品转化为资产之后,比如黄金,才会因炒作而产生泡沫。

    几年前,一份有关黄金提炼成本和预期利润的报告指出,国际金价的合理价位应该在每盎司700~800美元。就算这些年美元贬值,黄金合理价位也不该超过每盎司1000美元;即使再加上其他因素(如通胀等等),黄金合理价位最多每盎司1200美元。

 

 


 

 

 
 

   栏目列表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  信息搜索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关键字:
范  围:  
关于我们 | 法律条款 | 站务留言 | 帮助中心 | 联系我们 | 企业邮箱